編者按
過去十年,,是極不平凡的十年,,新時代的畫卷在遼沈大地鋪陳,翻天覆地的變化反映在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各個領域,,也體現在每一張洋溢著幸福和喜悅的笑臉上,。
今天,我們邀請了六名政法系統和平安戰(zhàn)線的工作者講述自己十年間的難忘記憶,,他們不僅是平安建設,、法治建設的親歷者、見證者,,更是平安建設,、法治建設的參與者、建設者,。讓我們通過他們的故事,,一起見證遼寧十年發(fā)展巨變。
我是法官
從“集中訴訟”到“源頭治理”
沈陽市遼中區(qū)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 于秀麗
十年前
十前后
作為一名從農村走出來的女法官,,我對農民,、對農村有著強烈而質樸的深厚情感。我是2008年任劉二堡法庭庭長的,,在農村法庭一干就是十五年,。
十年前,法庭有兩名審判員,、一名書記員,、一名司機。大家擠在一個屋子里辦公,,屋里兩張辦公桌,、兩把椅子、兩臺電腦,,冬天不能取暖,,連上廁所都要去外面很遠。
而今天的法庭,,辦公環(huán)境寬敞明亮,,電腦、打印機,、網絡視頻,、傳真、監(jiān)控、外網……一應俱全,,當事人不出家門就可以立案、開庭,,享受“智慧法院”帶來的便捷訴訟服務,,想想,真是幸福,。
2012年開始,,法庭的土地、魚池糾紛案件呈現上升趨勢,,由于前幾年村委會在土地量化過程當中,,在分配方案、方式上不夠嚴謹,,導致土地案件集中訴訟,。為了有效保護群眾利益不受損害、不誤農時,,我?guī)ьI法庭干警放棄節(jié)假日休息,,連續(xù)奮戰(zhàn)在田間地頭,冒雨丈量土地,,宣講法律,,一些鄉(xiāng)鎮(zhèn)及時采納法庭的合理化建議,使沒有得到量化土地的群眾切實得到了土地,,百姓拍手叫好,。
漫漫征途,唯有奮斗,。2022年7月份,,因工作需要,我被調回院里任立案庭庭長,,立案庭是法院的工作窗口,,是當事人到法院的第一道門。雖然每天面對各種各樣的當事人,,不同的訴求,、不同的聲音,但我緊緊抓住“一站式”立案服務的工作核心,,積極參與綜合治理,,加強源頭治理。今年9月,,在院領導的協調下,,我選擇了在老人較多的近海新苑社區(qū)建立了適老型訴訟服務站,定期進行法律宣講,受到老人們的熱烈歡迎,。我院還與全區(qū)各個社區(qū),、鎮(zhèn)街網格調解員搭建“雙金字塔”法律服務網格群,創(chuàng)立了勞模創(chuàng)新調解工作室,,化解各類矛盾糾紛,。
我是檢察官
從“略顯稚嫩”到“獨當一面”
阜新市人民檢察院第五檢察部負責人 郭佼
十年前
十年后
2005年至今,入職檢察機關十七年,,從初出校園的略顯稚嫩到日趨成熟的獨當一面,;從扎根基層的副檢察長,到上掛市院的業(yè)務骨干,,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很驕傲我一直走在我最愛的檢察道路上。
不忘來時路,,方知向何行,,十余年間,檢察理念的變革,、科技手段的引入,,使我的工作發(fā)生了變化,但始終不變的是我前行的方向!
曾任辦公室主任的我,,通過“入額”考試,,離開了行政崗位,而此時,,正趕上海州區(qū)人民檢察院檔案工作晉升省特級單位的關鍵時期,,于是我臨危受命,一面辦案,,一面負責檔案晉升工作,。那一年,海州區(qū)檢察院被省檔案局評為遼寧省機關檔案工作特級單位,。
十年前,,我在接待辯護律師時有一種排斥心理,因為從心底認為在法庭上他們站在我的對立面,。十年后,,我很希望我的每一起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都有辯護律師,因為可以提早和他們溝通觀點,、交流意見,,在他們的助力和見證下,讓犯罪嫌疑人充分了解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從而使案件能夠更加高效的辦理,。
十年前,為了提審,我們需要驅車三十多分鐘趕往看守所,,由于提審室有限,,經常還要排隊等候,一起簡單的案件,,可能需要一天的時間才能完成訊問,。十年后,有了視頻提審系統,,只需提前預約就可省時省力地完成提審,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節(jié)約了司法成本,。
今年5月,我上掛到阜新市人民檢察院,,任第五檢察部負責人,,主要負責控告申訴工作。我們可以通過微信中的遠程視頻接訪系統,,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貼心的檢察服務。
十年匆匆而過,帶走的是青春和懵懂,留下的是熱愛與堅守;往后數個十年,我依舊會履職盡責,,守護公正,,繼續(xù)譜寫絢麗的檢察風采。
我是社區(qū)民警
從“單打獨斗”到“群防群治”
鞍山市公安局千山分局湯崗子派出所教導員兼社區(qū)民警 李華瑞
十年前
十前后
從最初3個人的“湯崗子派出所雷鋒班”,,到300多人的“李華瑞愛心團隊”,,再到現在接近千人的“湯泉義勇志愿者”隊伍,十年間,,從“單打獨斗”到如今的“群防群治先進”,,我深深體會到,我的公安工作離不開群眾的支持,,群眾是我最大的依靠,。
以前,我媳婦總嘮叨我:“這月工資咋又少了,?”我說:“人家有困難,,我能看著不管么?都是我管片里的,,看著心里不舒服,。”后來我媳婦也不嘮叨了,,只要工資少一半或三分之一,,她就知道我可能又幫助困難戶了。
其實,十年前我?guī)е鴥蓚€徒弟組建“湯崗子派出所雷鋒班”,,主要是為了幫助轄區(qū)的困難群眾,。漸漸地,好多好心人都想加入我們這個愛心群體,,于是我干脆又組建了“李華瑞愛心團隊”,。
記得2019年11月底,鞍山氣溫驟降,,臺安縣桑林鎮(zhèn)桑林村和大汪村村民種植的地瓜賣不出去,,我從愛心團隊志愿者口中得知這兩個村的地瓜因為滯銷可能讓村民一年的辛苦白費時,立即撥通了兩名駐村書記的電話,??粗矍?00多公斤地瓜被團隊的志愿者們“搶購”一空時,我心里真是暖暖的,。
我根據小區(qū)居民的愛好和特點,,先后成立了“泉興家園”中年舞蹈隊、“泉興家園”退伍兵義務巡邏隊,、雷鋒大媽調解隊,、趙大媽義診隊、“警保聯巡”等9支群防群治隊伍,,群防群治力量總數達到近千人,。平時開展文藝活動豐富轄區(qū)文化,重要節(jié)點啟動群防群治工作模式,,維護轄區(qū)平安穩(wěn)定,。
有人不理解,你都是教導員了咋還兼著社區(qū)民警,?說句實話,,這都是群眾“挽留”的結果。在得知我升任教導員后,,400多名群眾到派出所請愿要留下我,,最后上級領導同意我兼任泉興社區(qū)民警。那一刻,,我淚流滿面,。
我是人民調解員
從“一個人”到“一個團隊”
大石橋市鋼都街道人民調解員 杜元仁
十年前
十前后
我叫杜元仁,鄉(xiāng)親們更喜歡叫我“老杜”,,多年來,,我跑遍了街道轄區(qū)的8個村、13個社區(qū),、87個小區(qū),、188個網格,。我經手調解的270多起案件,成功率達到98%以上,,當事人滿意率達到了100%,。
十年間,在生產車間,、田間地頭,、糾紛現場,我和矛盾雙方論家長里短,,談是非曲直,,將矛盾糾紛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兩年前,,我依托“村(居)民評理說事點”平臺,,創(chuàng)建了“老杜說事”品牌,在人民群眾中不斷叫響,。
鋼都街道位于城鄉(xiāng)結合部,社會矛盾易發(fā),、多發(fā),,2019年5月,我擔任街道人民調解員以來,,將摸索總結出來的家事調解重點靠“情”,、賠償調解焦點靠“法”、鄰里調解核心靠“理”的基本規(guī)律巧妙地應用于實踐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創(chuàng)新工作,是我的法寶,!我秉承“化解一起糾紛,,就能帶來幾家歡樂”的理念,靠一個智慧的腦,、一張微笑的臉,、一顆真誠的心、一雙敏銳的眼,、一副勤快的腿,、一雙幫扶的手的“六個一”精神,化解了一樁樁糾紛,。雖然我白了頭發(fā),,卻感到無比欣慰。
盤點這些年,,我接觸群眾4000多人,,回答法律咨詢400多人次,,發(fā)放民法典條款問答資料5000多份,舉辦了19場“讓民法典走進千家萬戶大型公益普法”活動,,在嘮家常,、摸社情中增進感情,拉近距離,,積累人氣,。
今年8月,我又組建了“老杜說事”愛心團隊,,32名成員涵蓋各領域,、各行業(yè)。
2019年,,我被評為“營口市優(yōu)秀人民調解員”,,2020年,我入選“營口市人民調解專家”,,2021年,,我被授予“全國普法先進個人”稱號。今年,,我又當選“營口市金牌人民調解員”,。在平凡的崗位上,我愿用真誠贏得口碑,,有事歡迎找“老杜”,!
我是社區(qū)工作者
從“跑斷腿”到“一呼百應”
葫蘆島市龍港區(qū)連灣街道凱地家園
社區(qū)黨委書記、主任 祖妍超
十年前
十前后
眼下,,小區(qū)正在進行供暖管道改造,,居民們不僅沒有因施工造成的不便而埋怨,反而自發(fā)地盡自己所能為施工提供方便和幫助,,“小家”心氣暢,,“大家”暖洋洋!十年來,,我們小區(qū)居民在“黨建+”的社會治理中獲得了幸福感,。
回想十年前,我是社區(qū)黨支部書記,,全部工作基本靠僅有的數名工作人員,。小區(qū)治理體系、制度不夠完善,,解決居民矛盾“磨破嘴”,,解決民生問題“跑斷腿”……如今,在我們小區(qū),,有事情“一呼百應”,,有困難群策群力,,事事有人問,事事有人管……作為一名基層社區(qū)工作者,,我見證了“黨建+”賦予社會治理“兵強馬壯”的力量,。
十年來,我們基層黨組織的力量更壯了,,能量更大了,,凝聚力更強了。社區(qū)黨支部擴大為黨委,,配備了專職的黨務副書記,,把小區(qū)內209名黨員全部納入組織體系和小區(qū)自治體系;聯合轄區(qū)周邊的企事業(yè)單位,,成立了“大黨委”,,聯合6家共建單位幫助轄區(qū)群眾解決困難;我們建立了“居民評理說事點”,,實現了小事不出社區(qū),、大事不出街道。小區(qū)建立了立體式的治理體系,,按樓劃分了網格,,每個網格配備了網格長、網格員,、樓棟長,,實現了“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
在黨建的引領下,我們小區(qū)的社會治理實現了高質量發(fā)展,,小區(qū)獲得2021年遼寧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區(qū)榮譽,。我個人也站在了“巨人的肩上”,2021年被選為遼寧省第十三屆黨代表,,獲得遼寧省優(yōu)秀共產黨員稱號,,2022年被評為遼寧省勞動模范。
我是鄉(xiāng)村經管員
從“貧窮村”到“法治村”
遼陽縣劉二堡鎮(zhèn)前杜村經管員 王熙郁
十年前
十前后
“排排樓房村中建,,設施農業(yè)萬畝連,,旅游經濟促發(fā)展,前杜引領時代前,?!边@是我們村這十年的真實寫照。
2012年,,我們村已經徹底擺脫了“貧窮”的帽子,,前杜人錢袋子鼓了,,村干部帶領鄉(xiāng)親們嘗試就地城鎮(zhèn)化,村里建成9萬多平方米的幸福小區(qū),,家家戶戶從低矮破舊的平房等價置換搬進寬敞明亮的樓房,,“上樓”是當年我們村最火的詞兒,而且水費,、取暖費,、燃氣費、物業(yè)費全部減免,。
2013年,,我們村成立了法律免費服務點,聘請23名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和老黨員作為調解員,,誰家有矛盾,,我就領著調解員到誰家去。那幾年,,我參與調解最多的矛盾就是倒垃圾和擾民,,事兒不大,但是必須及時處理,,村民只要一個電話,,我就帶著調解員上門。民法典頒布后,,村里組織調解員集體學習,,現在調解員都帶著民法典上門,調解后還進行普法宣傳,,引導和教育村民依法依規(guī)辦事,。2014年,我們村成立了村民評議團,,通過“一家事,,大家評”和“一家困,全村幫”的方式,,有針對性地為村民開展矛盾調解工作,。
這十年,村里的旅游業(yè)越來越紅火,,村民外出辦事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村里蓋了2400平方米的村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實現政務服務,、社會治理“一站式”辦理,,村民辦事基本不出村。我們村還劃分了10個網格,,專職網格員20名,,做到“每寸土地有人管,、每項事務有人抓”。近十年全村無刑事案件,、無公共安全事故,,村民逢人就說:“我們前杜村家富村美人和諧!”
記者 李瀅樂 關月 馬琳 孫程超 鄭子超 馮羽竹 齊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