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有一種態(tài)度叫執(zhí)著,哪怕赴湯蹈火他也無所畏懼,;有一種堅守叫重復,哪怕做幾百次他也始終如一,;有一種承受叫擔當,哪怕受到巨大壓力也勇往無前,。
省優(yōu)秀公證員,、清原滿族自治縣公證處主任葉生25年來扎根農村,情系百姓,,堅持為“三農”服務,,把公證帶進基層。

葉生(右)到百姓家辦理公證業(yè)務
接到棘手任務 不畏難勇上前
“心中時刻裝著群眾,,為了群眾的利益敢于赴湯蹈火,,這才配得上叫人民公證員。”葉生說,。
2013年8月16日,,清原縣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洪水,給全縣人民造成巨大財產損失,,威脅人民群眾生命安全,。8月20日晚上,剛剛加班完畢的葉生接到縣政府的
急電話:“馬上要召開抗洪救災緊急會議,,今晚隨時待命,,參會受領任務。”葉生心急如焚,。南口前鎮(zhèn)是這次洪災的重災區(qū),,也正是他的老家。這里的一草一木都牽動著他的神經,。
會議室內氣氛十分緊張,,公安、司法,、民政等相關部門的領導各個表情凝重,??h領導的語速也加快了,5分鐘就把任務布置完畢了,。
“迅速動員組織力量,,迅速穩(wěn)定社會情緒,為遇難(失蹤)人員家屬發(fā)放撫慰金,。限定3天完成,。”
3天?底數不清的遇難人員,,3天時間確認死者身份找到領取人都困難,別說把撫慰金安全迅速全額發(fā)放到遇難者家屬手里了,。
民政局的領導也蒙了,。發(fā)錢不難,難的是發(fā)給誰,。過去發(fā)放過救災款,,可是沒有像這次這樣發(fā)給失蹤遇難家屬的。這要求對死者身份確認,、繼承關系確認,,發(fā)錯了、發(fā)落了都會引起社會震動,。葉生說:“我們可以比照繼承法來確認繼承關系,,通過群眾幫助確認死者身份。”
確保規(guī)避糾紛 “該叫停時就叫停”
當夜,,葉生和工作組的成員連夜驅車趕往災區(qū),。直接趕赴受災最嚴重的村屯。
一下車看到了滿目的凄涼,,盡管他幾百遍地想象了災后的情景,,還是被眼前的一切震驚了。葉生來不及感傷,,就迅速走進失蹤遇難人員家中,。
在發(fā)放撫慰金的3天里,葉生沒有吃一口熱飯,,每天背著面包和礦泉水上山,、趟河、入戶,。3個晝夜,,他幾乎沒有合眼。困了,,就在車上瞇會兒,;渴了,、餓了,喝口礦泉水兒,、咬塊干面包,。一位災民看到葉生啃著干面包,就把縣里慰問的火腿腸往葉生的手里塞,,可葉生拒絕了,。“這是救災物品,要留給最需要的人,。”
第三天晚上,,縣里交代的任務完成時限快到了,可還有三分之一遇難者撫慰金還沒有來得及確認發(fā)放對象,,大家心急如焚,,準備簡化程序,盡快完成任務,。在上大卜村,,有一個婦女遇難,她丈夫直接要領走慰問金,,大家沒啥異議,。就在點錢時,葉生叫停,,說:“剛剛從村主任那得知,,這位死者還有父母,也應該找過來當面處置慰問金,。”
有人提出異議,,死者的父母家在另一個鄉(xiāng)鎮(zhèn),洪災破壞了道路,,能不能及時趕到現場都成問題,。時間緊迫,把錢發(fā)下去就行了,,怎么分是他們家里的事,。葉生卻耐心解釋:“越是緊急之時,我們越要把好事辦好,,這關系到百姓的利益和社會的穩(wěn)定,,不能草率行事。”
3個小時后,,這位死者的父母聞訊趕到,,進屋失聲痛哭,同時也對女婿單獨領走撫慰金提出異議,,后經工作組調解達成協(xié)議,,及時避免了糾紛,。
夜很黑,沒有星星,,葉生和工作組的同志們打著手電進山了,。好在他總下鄉(xiāng),這山里的溝溝岔岔他都熟悉,。這些年他走遍了全縣188個行政村,、300多個自然屯。
下半夜他們終于趕到了暖泉子村,。最后一份撫慰金發(fā)完的時候,,葉生再也挺不住了,靠著王會計家的炕柜就睡著了,。
睡夢中,,夢見剛剛高考結束的兒子埋怨自己,說自己說話不算數,,答應高考結束后去廈門旅游,結果他一連幾天都不回家,,旅游成了夢,。
任務完成了,災后穩(wěn)定實現了,,縣領導十分滿意,。縣領導說:“其實,,當時給你們定時限,,是一種激勵,沒想到你們竟只用3天就完成了任務,,真是奇跡呀,!”
推動棚改工作 他來個“井下作業(yè)”
清原滿族自治縣是省級貧困縣,“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農民占總人口的80%,是典型的山區(qū)縣,,還是貧困縣,,也是我省最多山的縣之一。
2012年,,國家的棚戶區(qū)改造政策落戶清原,,紅透山礦區(qū)要進行大規(guī)模的棚戶區(qū)改造。紅透山礦擁有60多年的歷史,、3萬多名礦工,。涉及棚改的2300多戶1萬多人,,是清原縣最大的棚戶改造項目。
紅透山棚戶區(qū)人口復雜,,治安形勢不好,。由于長期以來工農雜居,流動人口與礦工混居,,有的房子已經轉手了8次,,產權很難確定。
在這2300多戶中走(外出離開),、死(去世),、逃(犯罪)、亡的就有400多戶,,被列為重點戶,。
棚改指揮部也怕弄不好會引起社會動蕩,就召集了縣里十幾個部門100多名干部參與拆遷任務,。
“葉生嗎,?快帶著你的隊伍到棚改現場來,10天之內把400多重點戶棚改房的產權確認了,,千萬別引起群體訪,。”電話中縣領導的語氣非常焦急。
葉生接到任務后立即帶著大家進入棚改現場,。4個大桌子擺開,,公證員助理們穿著統(tǒng)一的制式服裝,擺開了架勢,,開始房屋產權確權工作,。
有一個礦工不愿意到現場簽字,說他在井下工作沒有時間,,葉生就把材料拿到了礦坑口準備讓他簽字,。可被坑口的礦長攔住,。“你們就別下去了,,這個井1000多米深,下去有些危險,,而且井下很臟,,弄你們一身土。我把材料拿下去讓他簽個字就行了,。”
葉生不同意,。“盡管有危險,我也得下去,這個事兒必須得當面簽字,,差一點兒也不行,。”
葉生到了井下800米的深度見到了那個礦工。他見到公證人員下井服務,,非常感動,,拉著葉生的手直說:“沒想到你們能下井親自來找簽字。”
葉生從井下上來時,,一群礦工聞訊趕來,,圍著他鼓起掌來。其中一個人立即上小賣店買了一箱礦泉水,,送到葉生面前:“俺不懂得國家的政策,,你今天說的,實實在在的是為俺們這幫下井的人著想,,俺也支持你們工作,,俺這就去叫弟兄們來辦公證。”
看見大家圍過來,,葉生耐心地給大家解釋:“我們辦理公證是想讓大家順利地住上新房,,保證大家順利地分到房子。葉生保證,,上門辦證,,沒時間的我們去你家或工作單位辦理,腿腳不好的可以登門辦理,;所有公證不收任何辦證費,、手續(xù)費,;產權關系不明晰的或者需要授權委托的我們免費為大家調查取證和服務,,不讓大家來回跑,保證當天辦理,,第二天就出證,。”
這些話一出,場上一下子靜了下來,。一個人小聲地和身邊人嘀咕著:“聽說公證都是15個工作日才能出證,,這么快出證可不容易做到。”“免費辦證,、免費取證,,這可是大好事,看來人家是真地幫咱們來了,。”一瞬間,,現場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大家都樂了。
公證融入鄉(xiāng)情 足跡遍布邊邊旯旯
經過兩次大的考驗,,葉生明白了老百姓歡迎什么,,喜歡什么。“一張紙,,一個章,,支個桌子就開張”是典型坐等上門的官衙作風,清原縣是農業(yè)縣,,農村人口占絕大多數,,農民得不到公證服務,就不叫為群眾服務,。
因此他提出了“公證服務全覆蓋”的概念,,給農民提供便利,把公證送到村頭,、地頭,、炕頭。為了滿足山村群眾的公證需求,,葉生推動了“公證進基層”活動,。
葉生還提出了節(jié)假日預約服務、午間延時服務,、下班上門服務,,建立重大項目綠色通道和殘疾人無障礙通道。一項項制度的建立,,都浸滿了葉生的汗水與心血,。公證進基層活動逐漸被常態(tài)化。
在公證制度暫時還沒有改革的情況下,,葉生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建立公證服務群眾體系,用制度的力量解決難題,。
他的想法與上級的想法不謀而合,。他主動與鄉(xiāng)鎮(zhèn)司法所對接,建立工作聯(lián)系,,定期下鄉(xiāng)宣傳公證法律知識,,預約、上門受理公證申請,??墒牵捎谌h有180多個村屯,,進基層活動很難走到偏僻地區(qū),。于是,葉生又提出進一步完善服務方式,在轄區(qū)各個鄉(xiāng)鎮(zhèn)建立了公證法律服務站,,以服務站為中心輻射周邊村屯,,公證員定期到服務站辦公證的法律服務新模式,保證村村都有對接公證員,,把公證服務覆蓋到鄉(xiāng)鎮(zhèn),、延伸到村屯,送到群眾身邊,,實現了公證服務全覆蓋的工作目標,。
他把群眾當家人,把群眾來電當做自家熱線,,把群眾反映的問題當家事,,把群眾工作當家業(yè)。他依托14個司法所30多個中心站點兒,,挑選和培訓了公證聯(lián)絡員60多人,,覆蓋了180個行政村,實現了公證不出村,。緊急情況,,聯(lián)絡員來了電話,他開車就出發(fā),,隨時登門服務,;開展預約服務,一個站點匯總5件以上,,葉生就會出現在站點,,開展集中辦案;每月固定一天的“送公證下鄉(xiāng)活動日”,,葉生帶隊,,分成若干組,到各中心站點現場辦公,。
黨員的模范作用是無窮的力量,。葉生的率先垂范,,深深地感動了全處工作人員,。大家自覺地投身于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之中。在葉生的帶動下,,清原縣公證處公證人員的足跡踏遍全縣14個鄉(xiāng)鎮(zhèn)188個行政村300多個自然屯,。
幾年來,葉生下鄉(xiāng)辦證累計行程2萬余公里,,僅去年就下鄉(xiāng)免費法律咨詢560人次,,舉辦公證法律講座2場,發(fā)放宣傳資料4000余份,預約辦證200件,,為行動不便的當事人上門辦證20件,,為困難群眾提供公證法律援助10件,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公證工作服務社會,、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工作宗旨。為此,,他獲得了省優(yōu)秀公證員稱號,,他帶領的公證處被評為省優(yōu)秀公證處和省文明公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