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一位老人被電信詐騙嫌疑人“忽悠”,,執(zhí)意要匯款30萬元,,銀行發(fā)現(xiàn)事情不對勁后,立即報警求助,。接警后,,葫蘆島市公安局連山分局民警迅速趕到銀行,經過多番勸阻,,終于使老人意識到自己遇到了詐騙,,避免了30萬元的損失。
辦案人:郭非
職務:葫蘆島市公安局連山分局渤海街派出所民警
4月8日10時許,,我所接到轄區(qū)某商業(yè)銀行工作人員求助,,稱有一位老人可能遭遇電信詐騙,執(zhí)意要匯款30萬元,。接到求助后,,我和同事王祥生立即趕往現(xiàn)場。
匯款人是一位年齡60多歲的女士,。當我們向其詢問匯款的理由時,,老人一副躲躲閃閃的樣子,而且顯得很不耐煩,,不愿意跟我們溝通,,認為我們是多管閑事。問得緊了,,老人開始胡亂編造理由,,說是匯給她女兒的,但是當我們詢問她女兒的電話號碼想進一步核實情況時,,卻遭到了她的拒絕,。老人含糊的態(tài)度讓我們初步判斷她可能遇到了電信詐騙,。這30萬元如果沒有經過核實,我們真不能讓她匯出去,,畢竟30萬元不是小數(shù)目,,可能是老人一輩子的積蓄。
然而,,老人很固執(zhí),,我們用了很長時間勸說,她仍然未改抵觸的態(tài)度,。當老人發(fā)現(xiàn)她說錢是匯給女兒的我們沒相信之后,,又說這個錢是給中介公司的購房款,但同樣拒絕提供對方的真實身份信息,。而且,,在我們對老人實施勸阻時,她情緒異常激動,,多次給一名身份不明的人發(fā)送信息或撥打電話,,并告訴對方有警察在身邊不讓匯款。
在老人與對方通話時,,我們隱隱約約聽到對方的聲音是一名男性,,并告知老人有警察在就先不匯了。我們想通過老人的電話與男子進行溝通核實,,但又被老人直接給拒絕了,。
根據(jù)老人的態(tài)度和現(xiàn)場情況判斷,基本可以確定老人是遭遇到了電信網絡詐騙,。因老人拒不向我們說出實情,,我們只能將老人帶回派出所進一步了解情況。
為摸清老人錢款的真實用途,,我們多方查詢后聯(lián)系上了老人的女兒和女婿,,讓他們和我們一起做好老人的勸阻工作。經過耐心引導,,我們終于在老人手機里看到有人通過某App多次給老人發(fā)送語音和視頻通話記錄,,但通話的具體內容老人依舊拒不向我們及其女兒透露。
其間,,我們多次向老人講解電信網絡詐騙的手法,、特點及相關案例。經過耐心引導和勸說,,老人逐漸意識到了被騙,。最終在其女兒的陪同下將30萬元存入了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