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辦理一起涉嫌販賣毒品案件時,檢察官發(fā)現(xiàn)該案件有可疑之處,,岳某與犯罪嫌疑人劉某兩人的供述存在矛盾,。檢察官抽絲剝繭,發(fā)現(xiàn)原來是劉某為逃避強制隔離戒毒,,指使岳某作偽證,,虛構犯罪事實。檢察機關查明真相后以劉某,、岳某涉嫌妨害作證罪提起公訴,。
辦案人:周會生
職務:葫蘆島市連山區(qū)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
2024年4月17日,,“舉報人”岳某主動向公安機關舉報劉某販賣毒品。公安機關經(jīng)偵查,,以劉某涉嫌販賣毒品罪向我院提請批準逮捕,。審查逮捕階段,有兩處細節(jié)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劉某在訊問過程中供述自己為岳某代買毒品冰毒,,從中截留200元,,岳某對此并不知情。但是在刑事偵查卷宗的岳某證言中,,岳某明確陳述劉某從中截留200元用于加油,,二人的敘述存在矛盾。二是劉某否認二人共同出資購買毒品,。但岳某陳述劉某出資500元,、自己出資200元,關于購買毒品資金組成兩者供述又不一致,。
為查清案件事實,,我與辦案組的同事再次對岳某進行了詢問。買毒品的錢是誰出的,?毒品是怎么買來的,?劉某是否從中獲利200元?岳某面對一連串的追問明顯心虛。我趁勢向他告知其證人的訴訟權利與義務,,應承擔的責任,,講明利害關系。經(jīng)釋法說理后,,岳某如實供述其虛假的報案事實,。
為進一步印證岳某陳述的客觀性,我又調(diào)取卷宗,,查閱岳某在拘留所的會見登記,,梳理微信聊天記錄、網(wǎng)絡交易記錄,,進一步核實固定證據(jù),。案件事實逐漸浮出水面。原來,,劉某曾因吸毒被社區(qū)強制戒毒2年,,后劉某與岳某因共同吸食毒品被公安機關行政拘留,劉某因此應被強制隔離戒毒2年,。他認為強制隔離戒毒的日子不好過,,就想通過交代輕微刑事犯罪判刑,服刑結束后就可以不用去戒毒所,。因此,,當劉某與岳某同時被行政拘留時,在拘留所“放風”期間,,劉某就讓岳某舉報自己,。這樣就有了“舉報人”岳某從拘留所出來后就到公安機關舉報劉某的行為,為了讓“事實”更加真實準確,,岳某又利用會見時間,,告訴劉某自己舉報販毒的內(nèi)容、經(jīng)過,、錢數(shù),,因此便有了這起案件。
根據(jù)在案證據(jù)查明的事實,,劉某并未實施代買毒品并從中牟利的行為,,劉某的行為不構成販賣毒品罪,我院依法對劉某作出不批準逮捕決定,,同時向公安機關發(fā)出《要求說明立案理由通知書》,,公安機關作出《撤銷案件決定書》,撤回這起涉嫌販賣毒品案件,。針對劉某指使他人作偽證,、岳某幫助當事人偽造證據(jù)涉嫌妨害作證罪,,我院向公安機關制發(fā)《要求說明不立案理由通知書》,監(jiān)督公安機關對兩人立案偵查,,隨后公安機關開展偵查,。經(jīng)我院提起公訴并經(jīng)人民法院審理,以妨害作證罪判處劉某有期徒刑十一個月,,以幫助偽造證據(jù)罪判處岳某有期徒刑八個月,。公安機關為進一步加強強制戒毒決定的執(zhí)行工作,向刑事執(zhí)行檢察部門移送線索開展跟進監(jiān)督,,劉某服刑結束后繼續(xù)執(zhí)行強制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