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鞍山市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于1998年,。中心連續(xù)五屆被司法部授予“全國法律援助先進集體”,;2012年被司法部授予“第二屆全國法律援助十佳單位”;2013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國法律援助便民服務示范窗口”,;2022年被評為“全國司法行政系統先進集體”,。鞍山市法律援助中心曾先后被評為“全國殘疾人維權先進集體”“全國老年人維權示范崗”。
“陽光法援溫暖人心”“司法援助公平正義”“法援解民難弘揚正能量”……一面面錦旗懸掛在鞍山市法律援助中心會議室,,訴說著受援人對承辦律師的感激之情和對中心工作的認可,。
一面鮮紅錦旗一個感人故事。故事中既有鞍山市法援中心對援助案件受理,、指派的情景,,也有承辦律師為案件不辭勞苦奔波的場面。承辦律師用“心”給受援人撐起一片天,,詮釋著“陽光法援”的品牌內涵,。
打造30分鐘法援服務圈
便民服務有“速度”
2021年12月30日上午,鞍山市法援中心與市人民檢察院合作的鞍山市未成年人被害人“一站式”辦案救助中心在鞍山市婦兒醫(yī)院正式揭牌并投入使用,,這是我省功能最全的未成年人被害人“一站式”辦案救助中心,,標志著鞍山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邁入新階段。
去年以來,,鞍山市法援中心積極構建縱橫交錯的法律援助網絡機構,,橫向方面在工會、共青團等14個部門建立法律援助聯絡部,,對于困難群眾的法律問題,,可以當場受理援助申請;縱向方面依托“一鄉(xiāng)鎮(zhèn)(街道)一團隊,,一村(社區(qū))一顧問”法律服務惠民平臺,,在全市119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和1176個村(社區(qū))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和法律援助聯絡點,使困難群眾不出村和社區(qū),,在半個小時內就能享受到法律援助服務,。
法援中心還在市殘聯、市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設立了律師值班室,,定期派援助律師上門值班,,為弱勢群體提供了方便的法律援助服務,。在市婦聯、老齡委等6個單位設立了幫助弱勢群體法律志愿服務示范點,。
切實維護弱勢群體合法權益
法律援助有“溫度”
前不久,,中年婦女閻某由一位男子陪同,帶著大包小裹,,坐著輪椅出現在法律援助中心接待大廳,。
輪椅上的閻某用含糊不清的語言稱自己在工地上受傷,因傷勢較重,,最終脾被摘除,,同時由于顱腦損傷,面部神經受損,,導致記憶力下降,、面癱、言語不清,。夫妻倆因賠償問題與雇主產生糾紛,,需要法律幫助。
考慮到當事人身體不能久坐,,援助律師先后5天陪著閻某整理核實證據,,每天直到夜深才結束。經過法援律師努力,,終于在開庭時閻某順利完成了舉證質證過程,。最終法院幾乎全部采納了法援中心意見,判決工程承建單位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賠償閻某各項損失合計56萬余元。
鞍山市法援中心主任劉娜說,,除了《遼寧省法律援助條例》列舉的援助范圍外,,對涉及弱勢群體就業(yè)、就醫(yī),、就學,、確權,、侵權等與其生活密切相關權益受到侵害的,,法援中心也都給予提供法律援助。
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宣傳教育有“深度”
法援中心副主任黃剛告訴記者,,自12348公共法律服務平臺開通上線以來,,以其便捷高效的運行模式贏得了鞍山市民的信賴,“近5年共提供法律咨詢84000人次,,鞍山市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的回訪率100%,,熱線滿意率居全省首位,。”
“我們不斷創(chuàng)新宣傳模式,,利用全市電梯投影廣告,,開展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的宣傳,省司法廳還建議向全省推廣,,學習鞍山特色工作做法,。”黃剛說,,中心還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法律援助宣傳活動,,在市管LED大屏幕滾動播發(fā)法律援助公益廣告、組建法律援助志愿者健身隊,、在社區(qū)建設法律援助宣傳長廊,,使百姓在休閑娛樂的同時了解法律援助知識,。
記者手記
經歷了一天的法律援助采訪,,記者深刻體會到法援工作人員的辛苦。一位李姓法援律師案頭材料堆成了小山,,“今天能看完一半就不錯了,。”他說,。
多一次閱卷,,多一次會見,多一次走訪,,多一次調查,,都意味著辦案成本的增加,但法援律師從不怠慢,,正如李律師所言:“這是個愛心活,、良心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