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省公安廳要求全省公安機關扎實開展文明節(jié)約活動,,全體民警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把勤儉當作生活態(tài)度和方式,努力營造厲行節(jié)約,、拒絕浪費的濃厚氛圍,。記者看到,,在我省各級公安機關的食堂里,“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文明節(jié)約,,從我做起”等名言警句在餐桌、墻壁上隨處可見,。省公安廳開展以“厲行節(jié)約,、嚴禁浪費”為主題的大討論活動,用身邊人,、身邊事,、小道理引領全體民警踐行文明節(jié)約理念。
從煮雞蛋開始的教育
本溪市公安局南芬分局巡特警大隊教導員崔景虎
小時候,,家里條件不是特別好,,兄弟姐妹也多,父母過日子總是特別節(jié)儉,。記得每年端午節(jié),,母親都會煮一些雞蛋分給我們幾個孩子,然后教我們如何節(jié)省著有計劃地吃,,這樣才能保證之后的好多天都有蛋吃,。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弊鳛樯鲜兰o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我深知多少人把吃頓飽飯當作是種奢望,當時黨和國家把解決人民群眾的吃飯問題,、消除自然災害帶來的嚴重影響,,作為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糧倉滿則天下安,。如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順天意,、合民心,對浪費說不,,為節(jié)約喝彩,。
世間事,做于細,,成于嚴,。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如今我也經常告訴我們的民警,,要強化養(yǎng)成教育,,注重宣傳引導,著力培養(yǎng)習慣,,要大力弘揚勤儉節(jié)約美德和艱苦奮斗精神,,全面打造節(jié)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新風尚,。
一碗菜葉子湯背后的深情
盤錦市公安局宣傳科科長馬開鋒
記得小時候在學校,,同學們家里條件都不好,,吃不飽是常態(tài),,瘦骨嶙峋儼然是“標準身材”。當時吃的菜團子是用紅芋面摻紅芋葉子做成的,,每個重半斤多,,這對我們來說如“金子般”珍貴,我每天只喝一碗菜葉子湯,,只為了把菜團子給我的老母親帶回去,,一連3個多月,我就這樣省著,。每天放學時,,我都把省下來的菜團子用網兜裝著帶回家里,唯恐被別人偷了去,。而我自己餓得眼窩深陷,,瘦成皮包骨頭。
現在的生活與往昔相比已經天差地別,,而我對于糧食一直視如珍寶,,從未改變,兒時的食不果腹讓我更珍惜現在的每一粒糧食,。
永遠“一兵”,,永遠的艱苦樸素
本溪市公安局明山分局金山派出所社區(qū)民警史運利
曾經的我,是一名軍人,,對于革命軍人來說,節(jié)儉體現的是對資源的珍惜,對勞動的尊重,也是養(yǎng)成艱苦奮斗作風所需要的思想品質,。
當兵時,部隊所在營地旁邊村里的陳大哥老兩口都是盲人,,平時沒有生活來源,,家中兩個子女那時還都在讀書,一家人能吃飽就很好了,。我了解這個情況后,,每個月就省吃儉用,默默幫助這個家庭,,省下來的錢就給陳大哥補貼家用,。
如今,,我從“軍營兵”成為了一名“警營漢”,但是深知艱苦樸素的精神不能丟,。
我經常告訴大家,,盡管我們的生活變好了,但是勤儉節(jié)約的優(yōu)良傳統不能丟,。勤儉節(jié)約攸關國家前途命運,,勤儉節(jié)約事關品德修養(yǎng)和作風錘煉,如今不但沒有過時,,而且非常重要,。
就是坐在糧倉上也不要浪費糧食
法庫縣公安局禁毒大隊大隊長胡群
我工作的地方是農業(yè)大縣,自然不愁糧食,,可父親告訴我,,就是坐在糧倉上也不要浪費糧食。父輩經歷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時很窮,,人人過緊日子,買糧油肉蛋,、布匹等都得用糧票,、布票,也就養(yǎng)成了人人勤儉持家的習慣,,節(jié)儉光榮,、浪費可恥。
現在我也為人父,,受老人影響,,我要求自己的孩子愛惜糧食,飯桌上能吃多少就盛多少,,不能剩飯,。父輩的言傳身教,要從我這里傳下去,。珍惜糧食,、按需取食,點菜少點,、不夠再添,,剩菜打包,全社會都這么做,,我們民族的節(jié)儉之風就會得到發(fā)揚,。
常憶“揀地”那些事
沈陽市公安局蘇家屯分局姚千派出所社區(qū)民警董帥
父親是警察,從小吃過苦,對糧食格外珍惜,。他經常說,,這輩子沒趕上“挨餓”那幾年就夠幸運的。爺爺奶奶嘗過那種滋味,,那是真餓呀,!沒有糧食,吃樹皮,,把樹皮都扒光了,。爺爺不允許孩子們浪費糧食,立下嚴格的家規(guī),,吃飯不許掉飯粒,,爸爸、叔叔老老實實遵守,,那個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我從小生活在幸福的環(huán)境里,,全家不再為糧食發(fā)愁,,我有時候不把糧食當回事,父親總是不厭其煩地提醒我,,要愛惜糧食,。
父親告訴我,他讀小學時每逢秋天收割完莊稼,,學校都組織學生到田野“揀地”,,把遺落在地里的高粱、苞米,、稻子揀起來,,顆粒歸倉。我在農村派出所工作,,趕上秋收的時候,,看到田野里遺落的糧食,就想起父親說的“揀地”情景,。以前有時候和朋友下飯店,,對吃剩下的飯菜不管不顧,一走了之,,現在再也不會那樣做了,。
勤儉生活,珍惜糧食,,我現在明白了其中道理,。
蒸鍋上的那一碗
遼陽市公安局文圣分局文職人員高航
母親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最困難那段時間,別說吃好,能吃飽已屬不易,,天天是高粱米飯,、烀地瓜,吃得人“聞之色變”,。大米是有那么一點點的,,只夠孝敬家里老人,在蒸鍋的最上層蒸上那么一碗,,掀開鍋蓋,,香氣撲鼻,真能讓人流出口水,。因為母親是“老閨女”,,老人就多了份偏愛,能分到那么幾勺,,別的兄弟姐妹只是羨慕地看著,,母親時常回味那時候的米飯,,香甜可口,,終身難忘。
正因為如此,,從記事開始,,母親從不允許我剩飯,掉在桌上的飯粒要撿起來吃掉,。小時候不理解她,,又不是吃不上飯,大米才多少錢一斤,!長大了才漸漸懂得,,勤儉節(jié)約不是小氣,是美德,,今天的好日子是從過去的苦日子里奮斗得來的,,值得倍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