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援襄醫(yī)療隊隊員在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記者 董翰博 田勇 攝
面對面,,卻看不見,,還要時刻提防對方出其不意的“攻擊”。
在遼寧援襄醫(yī)療隊隊員,、省人民醫(yī)院檢驗醫(yī)學科主任趙鴻梅的職業(yè)生涯中,,很少遇到數(shù)量如此龐大且兇險狡猾的“敵人”,。
新型冠狀病毒,,一個發(fā)病緩慢但“步步為營”的入侵者,。趙鴻梅現(xiàn)在的工作,是在襄陽市公共檢驗檢測中心P2實驗室,,對新型冠狀病毒樣本進行核酸檢測,。
病毒核酸檢測,是新冠肺炎患者確診及疑似解除最重要的病原學依據(jù),。作為檢測人員,,趙鴻梅們不僅要對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的樣本進行分析,還要對檢驗過程中產(chǎn)生的高危險廢物進行處理,。
“我們是離病毒最近的人,。”趙鴻梅說,,盡管不直接接觸病患,,他們卻和病毒短兵相接,是抗“疫”一線的“病毒獵人”,。
近距離,,意味著高風險。
病毒核酸的提取,、檢測,,需要接觸確診或疑似患者的生物樣本。樣本開蓋,,核酸提取的震蕩,、離心都有可能產(chǎn)生含毒的氣溶膠。
“危險還來自未知,,病毒可能不止一種,。”遼寧援襄醫(yī)療隊隊員,、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檢測主任技師雷露說,,患者情況復雜,樣本中或許還潛伏著其他種類病毒“援兵”,。
病毒雖兇惡,,卻也不堪一擊。在實驗室,,高溫是剿滅它們的利刃,。
提取樣本后,檢測人員會將樣本放置在孵育箱中的試管架上,,用56℃的高溫進行水浴滅活30分鐘,,讓病毒的威力大大減弱,,以減少對人員和環(huán)境的危害。
然而,,實驗室里的三級生物安全防護,,也讓檢測者經(jīng)常渾身濕透。
遼寧援襄醫(yī)療隊隊員,、營口市衛(wèi)生健康事務中心工作人員黨一兵記憶最深的是,,有一次她的護目鏡片形成了兩道“水幕”,她只能透過“水幕”的縫隙,,才將5微升劑量的核酸注入九十六孔板中,。
遼寧援襄醫(yī)療隊隊員、本溪市衛(wèi)生健康發(fā)展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張玥說,,核酸提取,、擴增等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而注意力高度集中,,對檢測者的體力耐力無疑也是一種考驗,。
截至2月22日,遼寧援襄醫(yī)療隊疾病防控組累計完成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樣本檢測633份,。遼寧援襄疾控隊隊長盧春明說,,這場戰(zhàn)“疫”,一線醫(yī)護人員是在努力減少“存量”,,而疾控是在努力控制“增量”,。
黨一兵說,每查出一名確診病例,,她心里都是一沉:怎么又查出來一個,!
但同時,她又有一絲欣慰,,因為早一點,、快一點、多一點檢測出結果,,患者可能就多一分痊愈的希望。